雲南《吃在昆明》.jpg  

           雲南之旅,其實沒有像去日本一樣事先查找想嘗試的名店,反而只是粗略搜尋雲南美食,確認看到後不會錯過,然後抱持尋寶的心態,肚子餓就找地方吃,吃什麼吃哪間店都是當下決定。其實主要原因是我家爸爸被本人評選為無耐心界TOP1,進餐廳十分鐘內沒有上菜就心急的人,門口排隊店家根本不會吸引他。此外,在日本會遇到語言與文字不通的情況,而大陸旅遊的最大好處是至少招牌上寫什麼你看得懂,完全不用擔心吃錯店家,頂多吃到口味地雷店而已。在昆明的三天,除了「建新園」的過橋米線外,其他都是隨意找到的店家,所以無法提供店家位置供大家參考,但若遇到類似的美食當前,可以就我描述的口味推估是否要嘗試,哈!當然,也可以走大冒險路線,那就PASS這篇吧!  

           第一間先來介紹唯一記得店名的「建新園」,我們是去火車站寄存行李時看到隔壁是建新園(昆明站店),順便一試。建新園創立於1906年清光緒年間,原名三合春,50年代時期改為國營單位,所以不少人對於建新園的抱怨來自於員工服務態度不好,不過我這次吃的昆明站店,雖然沒有和藹可親但也不至於態度差。

昆明《建新園》1.jpg

                  建新園昆明站店的裝潢蠻現代的,環境稱得上整潔,一進入店內的左手邊就是類似火車站售票口一樣,一道玻璃窗開一小窗,牆上有菜單,記得看好菜單再上前點餐,否則店員會白眼你,我前一位在櫃檯想太久就被白眼。點餐後一併付清餐費,之後會給「餐券」,我點了傳統型過橋米線20元、悶肉米線(中)11元、木瓜水3元。

昆明《建新園》3.jpg 

如果你點的是涼米線、鹵菜類、甜品飲料等,請到點餐口隔壁的窗口領餐。昆明《建新園》2.jpg

如果是點麵點類的,請走到餐廳最底(後面),左邊窗口是給過橋米線以外的麵點取餐用的,取餐後自己端到座位。右邊有專門一個阿姨站在那,只要是點過橋米線,請直接將餐券給阿姨,她會幫你端到座位上,因為很燙。窗口前方有佐料區,加辣加酸加鹹請自己動手。昆明《建新園》4.jpg

                 建新園過橋米線走的是套餐路線,用磁碗裝的大碗高湯,熟米線另外盛碗,四周小盤放置配料,視覺效果100分。高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上桌時的湯品有一層厚厚的雞油,非常燙,千萬不要衝動地先品湯。將配料依序加入高湯中燙熟,口訣是「先放生,後放熟;先放葷,後放素;先吃米線,後喝湯」。先將豬肉片、肚片、雞蛋等生食放入,稍稍攪拌一下等肉變色,再放熟雞肉片,之後是生的韭菜、豆芽菜、豆皮等,等候一下,因為高湯真的溫度很高,一下就把菜類悶熟,最後才是放米線。我點的是較便宜的傳統型過橋米線,配料不算多,想吃更豐盛的還有45元的經典風味過橋米線可選擇。

昆明《建新園》過橋米線 1.jpg

                 高湯味道真的不錯,有點類似白胡椒口味的雞骨濃湯,對台灣人來說口味偏鹹,但還能接受。搭配爽脆的蔬菜,還有滑溜的米線,是值得推薦的麵食。請接受醜醜的照片,吃到一半才想到要拍照,哈!

昆明《建新園》過橋米線 2.jpg                   另外一碗悶肉米線,有分中份11元、大份13元,米線上淋的悶肉醬,口味非常像台灣新東陽辣味肉燥罐頭,重口味或愛吃辣的朋友推薦這道。木瓜水是在事先就查過的涼飲?點心?總之,我對他充滿好奇心,所以嘗試點一杯喝看看。

昆明《建新園》悶肉米線與木瓜水.jpg

其實,木瓜水是雲南地區的夏季消暑甜點。此木瓜非彼木瓜,不是你以為長在木瓜樹上的那個木瓜。木瓜水的木瓜其實是一種植物種子,俗稱木瓜籽,用紗布包裹住木瓜籽在水中不停地揉搓,直到產生黏膩的津液,放涼後凝固,再搭配紅糖水享用,高級版會再加入桂花或玫瑰醬。個人覺得有點類似台灣愛玉籽的作法,口感上比愛玉更水嫩。喝之前記得攪拌均勻,因為紅糖水都沉澱在底下。味道很微妙,紅糖中帶著一種特殊的酸香,推薦大家嘗試,頗消暑的,如果現場排隊的人不多,建議吃完麵食後再點,冰冰的喝更好喝。

【建新園(昆明站店)】

地址:昆明官渡區永平路52號

位置:昆明火車站東樓賓館1層,面對火車站左邊的行李寄存處隔壁。

                 這間「棒棒噠黃悶雞米飯」是隨意在金馬碧雞坊附近的東寺街上找到的,單純是我印象中黃悶雞是一道大眾普遍都喜歡的菜色,而且我家媽媽想吃飯又不吃辣,這是當下最好的選擇。點了黃悶雞飯(大)18元、芹菜牛肉蓋飯15元、白飯1元*2、白飯(大碗)2元。沒錯,原本我以為是套餐,沒想到白飯是要另外點。

                 黃燜雞米飯又叫香雞煲,屬於魯菜系家常菜品,起源於山東省濟南市。主要食材是雞腿肉,依據店家不同,有的配以青椒、馬鈴薯、香菇等燜制而成。這次吃的黃悶雞受到我們三人一致的好評,肉質滑嫩順口,馬鈴薯鬆軟香甜,醬汁濃郁鹹香,要形容口味的話,有點類似台灣鐵路便當的滷雞腿肉,醬汁增加了香菇香,或可以解釋為香菇雞湯醬油版,哈!真心力推這道料理。被吸引的我們最後還去超市買了調料包,打算回台灣做看看,沒想到,買到四川版的,乾辣椒與花椒讓整道料理辣氣爆發,不過還是很好吃啦!

昆明《黃悶雞飯》.jpg

                 爸爸點的芹菜牛肉蓋飯,雖說是蓋飯,但其實有點類似熱炒,一盤菜配一碗飯,不是我們以為的「蓋飯」。微辣鹹香不油膩,口味非常下飯。雖然這間店的白飯另外點,但湯品是免費自取,所以一套飯菜配上湯,也是吃得很飽足。

昆明《芹菜炒牛肉》.jpg

                  「彌勒鹵雞米線」是住在尼西假日酒店時,夜晚到附近亂晃找到的。點了滷雞米線12元、鹵雞麵12元,這間店另外還有販售鹵雞腳、鹵雞腿等鹵味。這次真的就像是台灣鐵路邊當的鹵雞腿肉切小塊,肉質非常嫩。麵湯澆上一大匙原味鹵汁,稍稍偏鹹,是少數爸媽能接受且不辣的麵食。百度後才知道彌勒鹵雞是地區名產,彌勒市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主打土公雞,鹵料多達20多種,難怪那麼香氣十足。

  昆明《彌勒鹵雞米線》1.jpg  

                 這趟旅程中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店內用餐,唯有這次,因為當天爸爸腳不舒服,在酒店等我們,我們需要外帶,店家說價目表上的價錢是內用假,外袋包裝需要加價1元/碗。不過給的塑膠外帶碗與蓋子不合,店員找了老半天才找到適合的蓋子,但也只能蓋上卻不能緊密的蓋住,回程的路上,我跟媽媽都很怕麵湯撒出。

昆明《彌勒鹵雞米線》2.jpg

                 雲南鄰近四川,所以雲南街頭也能看到不少川菜館,不過不一定單純賣川菜,通常都是川滇兩處料理一起賣。川菜,台灣人認識的較多,而雲南菜顯得複雜些,因為地區與地理環境不同有不同的料理手法,例如雲南南方菜主要以酸辣為主,比如雲南文山、紅河、版納、普洱、德宏等地,而雲南北方主要香辣為主,如曲靖、昭通、昆明、楚雄等地。這次住在尼西假日酒店時,在附近找到一間標榜賣川菜也賣滇菜的餐館。點了三鮮米線18元、泡椒肥牛米線18元、酸辣粉8元、白玉湯圓10元。

                 三鮮米線是為了不吃辣的媽媽點的,不過這邊的三鮮跟台灣的三鮮不太一樣,我以為的三鮮是海鮮組合,結果上桌的三鮮米線只看到火腿、肉片、香菇等配料,沒有海鮮的身影,但味道不錯。

昆明《三鮮米線》.jpg 

泡椒肥牛米線是為了吃辣的爸爸點的,爸爸在台灣算是頗能吃辣的人,這一餐是我們到昆明的第一餐,沒想到這餐之後爸爸就對雲南的辣敬而遠之,我爸總說雲南的辣有種特別的香料味,他吃不習慣,我想是花椒之類的味道讓爸爸不能接受。這道麵食非常辣,辣喉嚨的辣,我吃辣的程度是朋友圈中有目共睹的,連我都覺得非常辣,各位朋友請斟酌享用。重點是,點餐時我們還特別交代要小辣,哈哈哈哈哈!難怪大陸人覺得台灣人吃很清淡,超清得好不好。泡椒,俗稱魚辣子,算是川菜中特有的調味料,我家爸爸在這道料理後完全感受到其威力。昆明《泡椒肥牛米線》.jpg

酸辣粉,起源於四川,是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等地的傳統特色小吃。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主要材料是地瓜粉(大陸稱紅薯粉),漿製後透過類似漏斗的方式漏出粉漿入鍋煮熟,其實有點像是客家米苔目的做法。酸辣粉的粉沒有特別的味道,主要是透過醬汁增加其美味,所以酸辣粉多為重口味調料,這樣滑順的粉條上沾附些許醬汁就很夠味。酸辣粉的醬汁是多種辛香料與醬料集大成而製,在雞湯或骨頭湯中加入蔥末、薑末、蒜泥、香菜、芹菜末、榨菜絲、醬油、醋、辣油、香油、花椒粉、胡椒粉、味精、雞精、鹽、芝麻、酥炸花生 (食譜來源百度)。這是我第一次吃酸辣粉,聞名已久,果不其然,一吃上癮,哈!濃厚的麻香味,看似油膩的醬汁,其實很難扒上粉條,所以粉條入口意外的清爽,有種在吃重慶麻辣鍋的味道,我超愛。但爸媽因為花椒味而嫌棄這碗酸辣粉,果然口味因人而異。

                 另外點的白玉湯圓,純粹是個人興致一來想吃甜點的結果,其實雲南不少麵食館都有兼賣湯圓,這邊的白玉湯圓是芝麻餡,不過每間店家不同,點餐前可以先問一下。白玉湯圓的個頭介於台灣元宵與客家小湯圓之間,一口一個恰恰好,芝麻餡不膩口,湯圓皮軟中帶Q,略稠的湯汁稍稍帶甜,在一頓辣口的餐點後來上一碗,完美ending。

昆明《酸辣粉與白玉湯圓》.jpg

                 昆明的早餐其實很多樣,畢竟是大城市,比較沒有什麼指定的地區特色,反而有雲南各地區或是外省份的早餐林立。這次吃到比較特別的是「燒餌塊」與「恩施土家族燒餅」兩種。都是路邊的小攤車,通常在地鐵站或公交車站牌附近比較容易發現,我們這次吃的小攤就是在某個公交站牌附近找到的。反而小區大樓附近不太看到這類攤車,而是店面式的早餐店居多。

                 餌塊是雲南當地有名的小吃之一,主要是用煮熟的米飯壓成塊狀,在雲南各地區有不同的吃法,煎、煮、炒、炸、烤、涼拌怎樣料理都可以,只要在雲南旅遊很難不發現餌塊的蹤跡。這次早餐餐車的方式是「燒餌塊」,用圓薄餅型的餌塊放在炭火上烤,是真實的用炭火烤,烤到餅皮鼓起略焦後夾起,通常是現點現烤,所以拿到的餌塊都是熱呼呼帶蓬鬆感的餅皮還略帶焦香。不過因為燒這個字會讓外地遊客誤會,所以有的店家已經改為烤餌塊。烤好的餌塊再依據客戶需求塗上醬料與包入餡料。這次遇到的攤車有鹹甜兩種選擇,甜醬是帶有花生芝麻的甜醬油,鹹醬是有豆腐乳的辣味醬。配料則是不同攤位提供的不同,不過通常都有雞蛋、火腿腸(早餐熱狗)、雞柳(醃漬過的雞胸肉)、洋芋絲(馬鈴薯絲)、油條、生菜。根據選的配料多寡有不同的價位,因為怕醬料太辣,在老闆的建議下選擇鹹甜醬料各刷一半,外加蛋與油條兩種,所以一份是3.5元。原本只選擇甜醬,老闆與四周的在地人一聽我們的口音,卯起來推薦我們要點辣的才好吃,群眾壓力下只好改點一半辣一半甜,哈!我們有夠配合的。

昆明《燒餌塊》1.jpg 

                 「恩施土家族燒餅」則是被店名「武大郎」吸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為湖北省自治州、地級行政區。雖說是燒餅但也不是台灣人以為的外省燒餅,而是一個平底大鐵鍋煎制而成,麵皮口感類似台灣蔥油餅,只是厚實許多,咀嚼起來類似花蓮炸彈蔥油餅的感覺。跟燒餌塊一樣可以塗上不同口味的醬汁與搭配不同配料,醬汁有番茄、麻辣、花生醬等,也可以選擇原味。番茄口味不是真的番茄,是類似台灣番茄醬的甜醬口味,怕吃辣的可以選。配料也與燒餌塊差不多,有火腿腸,火腿片、雞柳、培根、雞蛋、生菜,根據個人喜好隨便搭。我們依舊選了生菜與雞蛋的組合,一份4元,旁邊的客人選了雞柳火腿腸口味是6元。因為口味跟台灣蔥油餅類似,得到爸媽的連連稱讚,試吃一份之後再去買兩份,哈!帶爸媽出遊的朋友可以留意這道早餐。

昆明《土家族燒餅》1.jpg

昆明《土家族燒餅》2.jpg

                 跟爸媽出門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餐點之餘要買水果,路邊隨便買,不過買之前切記要問價錢,有的台灣很便宜的水果在大陸不便宜,有的台灣不便宜但大陸便宜。這次買水果,拳頭大的鳳梨切塊10元、蘋果兩顆8元,小桃子三顆6元。鳳梨就PASS,台灣鳳梨第一名,連大陸店家都跟我們說,只要他進貨台灣鳳梨都賣很快,口碑很好。蘋果普普,小桃子力推,吃起來有台灣拉拉山水蜜桃的甜度與水度,非常棒。

昆明《水果》2.jpg

昆明《水果》1.jpg 

 昆明《水果》3.jpg 


arrow
arrow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