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遊玩的第三天,第一站「山后民俗文化村」。當初找旅遊資料時,看到「民俗文化村」五個大字,以為是什麼私人經營給阿公阿婆老人團參觀的景點,就像台灣有很多有的沒有的民俗文化村,其實是要誘拐阿公阿婆掏錢買商品的購物點,後來,認真看金門旅遊介紹後才知道山后民俗文化村是真的古蹟,且深具文化意涵。
不過,因為這也是一個大景點,即便一早九點多就到,但還是看到入口處有四五台遊覽車,在金門遇到遊覽車其實不用太擔心,雖然金門的景點都不大,但遊覽車的團客通常參觀的時間都很短,甚至不到一個小時,不趕時間的自由行朋友如果想要比較安靜的觀光空間,在一旁的樹下稍待一會,等團客離開即可。
從入口處往內看,與其說「山后民俗文化村」是個文化村,我覺得比較像是一個小村落,只是旁邊有圍牆圍住而已。整個山后民俗文化村共有十八棟厝,毫無疑問,又是載譽歸鄉的金門僑民所貢獻。清同治年間,族人王國珍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其子王敬祥繼承父業,基於「回饋家鄉,安定故里」的心願,王氏父子號召族人,闢建族居、租厝,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合稱「十八棟厝」。覺得有這樣願意回饋鄉土的族人,相信同宗族的鄉親應該感到於有榮焉,畢竟不是每個揚名海外的人,都願意回到故里貢獻一己之力。
從清光緒二年(1876年)動工起,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完工歷二十五年。計完成十八棟傳統大厝,其中包括王氏宗祠與學塾海珠堂。每一棟建築都有其優美精巧之處,泉州白砌牆、交趾陶壁飾、斗拱雕琢、橫向隘門等等。這些建築藝術是我覺得山后民俗文化村最值得讚頌與品味之處,我在這邊花最多時間就是用眼睛細細地欣賞。
部門民居規劃展示包括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主題館,讓大家了解舊時金門的風土民情。
古厝群是棋盤式排列,佔地15,000平方公尺,現在每棟建築多有人住,參觀之餘需要小心,不要打擾原本的居民。不過很多棟建築的門口都改為觀光營業,販賣餐點、飲品,或是紀念品。山后民俗文化村是個免費的觀光場所,如果我是居民,應該也會做起觀光客的生意吧!畢竟住在這還要被人參觀,不如做點生意賺點「被觀光財」。換個角度想,如果你只是想在你家門口乘涼,但是一堆觀光客在你家門口拍照與嬉鬧,應該會很不爽,連個放空發呆的時間都沒有。
整個山后民俗村的建築真的值得一瞧,雖然部分區塊有點修舊如新,但整體而言維護的情況很不錯,五月到達的時候,門口的桑葚正熟成,摘了兩三個,回味幼時口中酸甜的滋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