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匡家滋補驢肉湯」,滿足地坐上劉師傅的順風車到龍門石窟大門口。下車的位置距離公交車站不遠,從大門口走到遊客中心(售票處)約1公里多,步行10-15分鐘左右,但大門口沒有清楚的售票處或遊客中心指示牌,我們是依據劉師傅的指點以及跟著人群走才找到。
要留意的是不少網友分享公交車站附近,會有掮客說到售票處還要步行30分鐘以上,建議搭乘一人5元的接駁車,其實是將遊客載到龍門石窟北500米處山崖的「廣化寺」,廣化寺是北魏所建龍門八寺之一,門票30 元,其實是正統的佛寺,但近年陸續傳出「改運香」或「轉運香」事件,為人所詬病。若還是想參觀廣化寺,如遇專人導覽帶到後殿上香求平安之類的,就不要進去,在殿外合掌參拜即可。洛陽旅遊相關單位說會進行「整理」,但我們這次沒有安排廣化寺,所以也不確定現今的情況如何。
行前查找資料,了解龍門石窟主要精彩的洞窟是在西山,而上午太陽從東邊出來,曬得到洞窟,參觀起來比較清楚漂亮。如果是下午參觀石窟又遇陰雨天,部分洞窟內的視線不佳,看進去黑漆漆一片。所以我將龍門石窟安排在一早的第一個景點,也考量休息一天後,老人家的體力在早上會比較好(笑)。我們在龍門石窟只待了上半天,整體而言不需要帶手電筒也能好好地欣賞每一座石窟。
從大門口走到遊客中心,途中會看到有廣告旗幟,顯示關注龍門石窟微信公眾號,搜索相對應的代碼,就可以免費聽景區講解。因為我有使用微信,嘗試了一下,覺得還不錯,有點類似博物館租用的語音解說,每到一個區域就可以點選出該處的講解,當然,不若一般旅行團真人導遊講解的生動有趣,但不無小補,只是部分內容與各景點前的解說牌相同,而且人多的時候也聽不太清楚(周遭音量太大),所以只試了前面幾個景點的解說功能,後面就直接看景點前的解說牌,或是蹭一下一旁的團體導遊。
抵達遊客中心,買了成人票100元兩張、老人票50元三張,開始今天的行程。以下是行前整理的龍門石窟景區相關資訊,供各位參考,但還是以官方公告為主喔!
【開放時間】
(一)02月01日-03月31日售票8:00-17:00 閉館18:00
(二)04月01日-10月07日售票8:00-17:30 閉館18:30
(牡丹文化節期間逢週五、週六、周日提前半小時售票、推遲半小時閉館,清場時間順延推遲半小時;五一、十一期間提前半小時售票、推遲半小時閉館,清場時間順延推遲半小時。)
(三)10月08日-10月31日售票8:00-17:00 閉館18:00
(四)11月01日-01月31日售票8:00-16:00 閉館17:00
注:景區清場時間為閉館後一個小時。
【門票】
100元 (含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門票優惠:滿60周歲不足70周歲的老年人,半價50元;滿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票。
【交通】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中街13號
1、從高鐵洛陽龍門站走到53和81路車站坐車,這邊車比較多,發的也比較密集。也可以搭71號直達或66號到龍門大道伊洛站下車轉乘53號到終點站下車。車資1.5元。
2、洛陽站火車站可轉乘K81/81路公交到達景區。
3、洛陽龍門高鐵站出站口有往景區的旅遊專車,單趟10元。
【講解服務專案及收費標準】僅講解西山石窟,其他區域自行遊覽。
免費導覽:關注龍門石窟微信公眾號
普通職稱中文西山石窟講解:120元
普通職稱英文西山石窟講解:150元
高級職稱中文西山石窟講解:200元
高級職稱英文西山石窟講解:240元
語音導覽機使用每次20元。
【園區內交通】
接駁車路線及收費標準:點到點,上車均10元。
禮佛台→白園、禮佛台→票務中心、禮佛台→東北服務區、白園→票務中心、白園→東北服務區、東北服務區→票務中心
遊船票價:奉先寺→白園→西岸生態停車場,25元/人,船程15分鐘。
【參觀路線】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 (若從靠近白園的東門進,則可逆向參觀)
西山石窟景點: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南門
東山石窟景點:南門、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淨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香山寺景點:南步遊道、蓮花池、鐘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台、大雄寶殿、乾隆禦碑亭、蔣宋別墅、撞鐘(鐘、鼓樓觀景台留影)
白園景點: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峰、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穀、正門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景觀,包括: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鮮卑人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遺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魏太武帝統一華北,與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494年,魏孝文帝跋宏即位後,遷都洛陽。他不顧當時鮮卑族貴族反對,毅然決定南遷,據說當時從平城到洛陽,宮廷的家當,絡繹於途。孝文帝執意遷都洛陽,一是為了便於繼續南征,二是為了學習中原文化。當時的洛陽,已有不少佛寺。西晉永嘉年間,洛陽已經有佛寺四十多所。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佛教的發展進入了突飛猛進的階段,皇室的提倡和民間的跟進,對佛教信仰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北魏皇室當時最喜歡的事情不是享樂,而是縮衣節食省錢蓋寺廟。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積功德,得到佛的保佑,永享富貴平安。由於皇室提倡奉佛之舉,朝野從風,當時皇室造寺47所,王公貴族造寺839所,民間造寺數百所。宣武帝(西元499年~515年在位)時,京城洛陽建寺達500餘所。直到北魏末年時的洛陽,是中國歷史上佛寺最多的城市,全城共有1367所佛寺。無論是當時,甚或是現今,很少城市能夠相比擬的。人們乾脆不稱洛陽為京城,而是稱之為「佛國」,全國的佛教徒都到洛陽朝拜,使之成為一座聖城。這些都不是傳說,而是北魏名著《洛陽伽藍記》中所記載的。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西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佈于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年間,先後營造400多年。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與一般團體旅遊的順序一樣,我們從北門進入後單向瀏覽:東山石窟→西山石窟→香山寺→白園。最後可以搭電瓶車回西門或是直接出白園,我們選擇後者。
北門進入後,需要先沿著伊水走上一段路才會看到石窟。途中遇到「禹王池」,原以為會是個很大的池塘,沒想到是個小水池,很容易就錯過。繼續走,率先看到的是賓陽三洞,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西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后禮佛圖」,造型別致,構圖美妙,後被盜鑿,現置於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整個龍門石窟其實有分「魏窟」與「唐窟」兩種不同時期風格的洞窟。魏窟,西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
唐窟則是唐朝所鑿,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在洛陽有關。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奉先寺建於唐高宗初年,費時十五年。奉先寺之名,典出「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書。太甲》),即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東西寬三十六米,南北長三十七米多,是唐代開鑿最為雄偉的一個洞窟。
參觀此寺,需要先登上一百多階台階。爸爸走到這,其實有些疲憊,應該說累積多天的步行,對老人家來說還是頗為吃力,而龍門石窟的特色又是依山壁而鑿,要仔細參觀就需要上上下下的走階梯。因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的參觀重點,所以勸說爸爸至少看完奉先寺,之後所有洞窟都可以放棄,哈!爸爸最終努力向上走,看完盧舍那大佛後,就心滿意足了,後面所有需要往上爬階梯的石窟,爸爸一律從下仰望,以表尊敬,哈哈哈!看不到的,就PASS,不強求。其實爸爸還是能走,只是爬階梯時膝蓋會不舒服,不想勉強爸爸過度費力,我們後面還有三天行程啊!
奉先寺的群像布局,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而盧舍那佛是報身佛,譯名「淨滿」,「以諸惡都盡故云淨,眾德悉備故云滿」。
盧舍那佛面容豐腴典雅,眉若雙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其雕刻手法細膩精湛,髮髻帶波狀紋,面龐清秀豐滿,寓微笑於唇間。其智慧的眼睛,稍向下俯視,目光恰與禮佛者的仰視目光,無論是來自任何方向任何角度,都產生交匯作用。我認真地左右來回走動,真能感受到盧舍那佛的視線隨著你移動,對於古代雕刻技術感到神奇。
而從身體比例看,盧舍那佛像的比例尺度頗誇大,頭部特大,有四米,佔全身長度近四分一;耳朵特長,達一點九米,是頭部的一半。但從建築藝術看,設計者顯然是照顧到禮佛者是仰視觀賞,仰視時所看到的物體則有縮小效果,這就是為甚麼遊人不會覺得佛像的頭部和耳朵特大,反而顯得自然,說明這是巧奪天工的作品。
而當地一直流傳,謂這尊佛像是武則天的化身。如果用明代畫家所畫的武則天繪像對比,繪像的面部特徵是「方額廣頤」,與石雕佛像十分相似。據歷史記載,參與籌劃奉先寺佛龕的包括淨土宗大師善導、僧人惠睞;雕塑師是李君瓚、王七等人,而經費來自朝廷,加上武則天私人贊助,她捐出脂粉錢(等於今日的化粧品)二萬貫,在當時是大手筆,故佛像以她的臉孔為藍本,是極有可能的。
盧舍那佛雕像的兩旁弟子像,迦葉肅穆持重,阿難溫順虔誠,還有端嚴的菩薩像,蹙眉怒目的天王手托寶塔像。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另外,在大像龕的上沿上有唐代雕建的一百二十米長人字形排水溝,有排水和擋石的作用。
奉先寺之後的石窟,基本就是完全靠腳力的上上下下,爸媽是放棄狀態,伯父挑著看,只有我跟伯母很認真的follow每一處石窟。如果你問我是不是真的看出什麼門道來,說實話,看多了也就這樣,我是用一種欣賞藝術品的角度來看,而是不是帶著文化涵養真的想從中看出什麼歷史軌跡,我沒那麼厲害,哈哈哈!
奉先寺過去一點,印象中還沒有到藥方洞,會有一處「小賣部」,裡面販售許多佛像佛珠等工藝品,也有賣冷飲明信片等,持當天門票可以到櫃台兌換一張明信片,不用錢,如果需要蓋上紀念章則是收一元人民幣。不過明信片不能挑款式,我當天拿到的是奉先殿的照片,但拍攝畫質感覺有些年代,如果要挑近期拍得比較漂亮的明信片則是一張五元。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之後出南門,往東山石窟前進。一般旅行團大多從這邊就結束龍門石窟的遊覽,部分旅行團更是從門口直接帶到奉先寺看完盧舍那佛,再挑一兩個石窟看看就算結束了。到了東山石窟,幾乎看不到旅行團,多是三三兩兩的遊客。這邊要提醒大家,個人的門票要自己隨身保管,從東山石窟到西山石窟要重新驗票,進入香山寺也要再驗一次,因為石窟周遭還是有民居村落,我有看到居民直接從小路騎機車到西山石窟,驗票可能是為了避免有人靠居民逃票吧!
東山石窟我大概只參觀了80%,因為部分路段封閉,但能走到的我都走完了。千手千眼觀音像龕也是拚了命的往上爬,然後看到只剩下隱約可見的佛像。
提醒各位,東山石窟的階梯比較陡,有的甚至接近攀爬的程度,例如高平郡王洞,上樓梯易,下樓梯難,真得要很小心。如果腿腳不好的朋友,不建議走這段。所以我在東山石窟的入口處,直接請爸媽到另一側出口找地方休息等我。
之後走到西方淨土變龕、二蓮花洞這邊,幾乎是我跟伯母包辦景區的感覺,完全沒有遊客,哈!但是老實說,西山石窟佛像的完整性與精緻度真的比東山石窟漂亮,如果時間有限的朋友建議參觀西山石窟。
而東山石窟最大的亮點是可以眺望整片的西山石窟,與在西山石窟近距離欣賞不同,從東山石窟這側的山坡上或是河岸邊看西山石窟,是另一種壯闊的美。會令人遙想那個法喜充滿的國度,當然,信仰,過猶不及。
繼續走,到了香山寺,好笑的是,原本只有我要上去香山寺,連走過東山石窟的伯父伯母都放棄了,所以他們在山腳下等我。遠看是看不到登山步道,走近一看,我的天啊!連續幾天爆走,剛剛又在東山石窟登山的我,走上約十台階後,馬上掉頭回去,我說階梯太可怕,我放棄。伯母問我,香山寺是要看什麼,原本伯母以為又是個寺廟,我說我主要是想看看蔣宋別墅,這樣一說,伯母來了興致,說她要去看看,我只好捨命(腿!?)陪伯母,咬牙繼續往上。
通往香山寺的階梯上,會有許多兜售小玩意的大嬸,有些是石雕(塑膠!?)佛像,最底下從30元開始喊,越接近頂端越便宜,最後5元一組佛像,但我還是沒有買,哈!只是跟大家分享,如果有想買的朋友,記得一路往上再買。
「蔣宋別墅」是一座兩層樓的青磚小樓,是慶祝蔣介石五十歲壽誕而建。蔣介石於 1936年10月29日,從西安乘火車到達洛陽(東站),來到洛陽是以「避壽」為名,實則布署「西北剿共」計劃。蔣介石於10月31日在別墅慶祝了自己的五十壽辰,參加人員有張學良,閻錫山等。之後蔣介石視察了洛陽軍校、洛陽電廠,檢閱了重炮部隊。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三次往復洛陽,去安撫非嫡系部隊太原的閻錫山、濟南的韓復渠、綏遠的傅作義,於12月初離洛到西安,在洛陽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蔣宋別墅。
裡面有辦公室、會客室、會議室、盥洗室、臥室等共計20多間房,這樣的房子在那個年代屬於規格相當高的建築。正門上方匾額上寫著「蔣宋別墅」四個大字,為後來請當時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先生所題。
香山寺,我則是匆匆看過。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則天稱帝時重修該寺,並常駕親遊幸,禦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白居易曾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從香山寺上遠眺西山石窟也別有一番風情,難怪武則天愛來,因為這邊正正能欣賞到奉先寺。
可是乾隆禦碑亭,我就有認真欣賞。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曆到中嶽嵩山封禪,至洛陽巡遊龍門香山寺,感懷賦詩《香山寺二首》,開篇第一句即為稱頌香山寺的「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這首詩當時即被人鐫刻在石碑之上並建御碑亭,該御碑亭位於香山寺內東南側,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雖然乾隆皇才氣非凡,也寫得一手好字,但很愛蓋章批註是壞習慣。眾所周知,乾隆是個「蓋章狂魔」,一生製作印璽有1800餘方,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在博物館看到一些後世留存的字畫都有他老人家的章印或是批註題字,個人觀感,覺得實在有夠「破壞」美感的,哈哈哈哈哈哈!
離開香山寺,繼續走,就是白園。我本人沒有特別愛白居易,而且真的已經在龍門石窟逛到腳痠了,直接PASS。我們選擇直接出白園,大概距離白園200公尺處,有一個81路公交車白園始發站,但缺點是半小時一班車,遇到人一多就是要用搶的上公交車。
我們抵達龍門石窟的時間比較早,幾乎是開園沒多久就到了,全程參觀三小時多,接近正午時間離開。剛走過白園,遠遠就看到81路公交車,但覺得手刀跑過去可能也趕不上,就跟爸媽悠閒的慢慢走,沒想到因為是始發站,所以公交車在原地等候的一段時間,直到我們都快走到公交車站才看到公交車起步,而司機準備迴轉出發時見我們一臉觀光客樣,又停下來等我們。我們急急忙忙地上車,座位早已坐滿,直到陸續有人下車,老人家才有位置坐。老集與水席,我們下篇見~
《Carol小故事》
本人奧少女,香山寺的地獄階梯無法一口氣登頂,中途停下來休息,伯母一路不停歇的直達。之後跟伯母會面,她才跟我說她差點進不了香山寺。因為門票在伯父的背包中,伯母跟驗票員說她是台灣的遊客,好不容易爬上來,是真的有買票,可不可以通融,驗票員猶豫了一下,問伯母有沒有照片可以證明自己從西山石窟走到東山石窟(中間也有驗票處),好險伯母有用手機在景區內拍照,秀了幾張照片給驗票員看完後放行。所以建議大家隨身攜帶門票,因為中國有些景區的範圍非常大,會分區域收費或驗票,不同區之間有時會設立查票口,門票帶身上才不會造成自己的麻煩。如果今天遇到公事公辦的驗票員,那伯母就真的只能原地返回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