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白馬寺》2.jpg

      享用完馬傑山的濃郁牛肉湯,我們從東花壇搭58路公交車到白馬寺,不用轉車,但路程有點遠,需要花費約一小時,而且途中部分路段的路況不是太好,搭公交車跟搭碰碰車有一樣的樂趣。如果是一出洛陽龍門高鐵站的下個目的地就是白馬寺,建議改搭出租車,因為高鐵站到白馬寺的公交要轉幾班車,轉乘順利又不塞車需耗時近兩小時左右,如果轉乘不順又塞車,有看過網友分享耗時近三小時才抵達。

簡介一下白馬寺。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的故事。三年後,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21公里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是中國伽藍之首。

白馬寺有「祖庭十古」的說法,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古剎;白馬寺的齊雲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舍利塔;最早來中國的印度高僧禪居於白馬寺;最早傳入中國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白馬寺的清涼台是中國最早的譯經道場;中國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在白馬寺譯出;中國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並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中國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於白馬寺。

光這些名號,就足以讓人將白馬寺排入洛陽行程中,但無特別宗教信仰的人,可能興致不高。印象深刻的是之前與雲南客棧老闆娘聊天,她說:你們台灣人對宗教特別虔誠,很多我們都不太去的地方,你們台灣人都特有興趣去,而且這些地方門票都挺貴的()。白馬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國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目前,白馬寺占地面積約為200畝,根據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規劃,白馬寺的面積將達到1300畝,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佛寺。現在看到的世界佛殿博覽區,也在持續擴張中,面積非常廣,但也非常「商業」,如果時間不夠的朋友,推薦走完白馬寺與齊雲塔兩區即可。

Carol知識補充》

白馬寺中典藏的「夾紵乾漆」造像,又稱為「脫胎夾紵」,大都是用來塑造雕像,可以說是最早的翻模技術。由於立體塑像其造形不是幾何的圓或方形,因此用木胎反而費事,所以是以泥土為胎(基底),先將完整的造形以泥塑作成,之後再以紵麻(夏布)及生漆調瓦灰層層交錯。由於生漆加上細瓦灰具有水泥般的堅固強度,加上紵麻的張力,猶如建造房子,紵麻就是鋼筋,生漆瓦灰即水泥。當紵麻與生漆縱橫交錯五至六層後,待其乾固,便將泥形土胎挖出,由是成為內心中空的生漆造像基形,表面再以生漆調色加以打磨裝飾。

夾紵製像因質輕,便於攜運,中國早期的脫胎夾紵佛像大都流落國外,現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雅圖博物館(Seattle Art Museum)各藏有唐代的夾紵脫胎佛坐像。

《白馬寺》

地址:洛陽市洛龍區洛白路6

開放時間:7:30-19:00,景區開放時間節假日、淡旺季會有調整

門票:35元,套票制,包含白馬寺、齊雲塔、世界佛殿博覽區

優待政策:60歲(含)-69歲(含)憑身份證件半價。70歲(含)以上老人免票。

北魏時期的洛陽,是中國歷史上佛寺最多的城市,全城共有1367所佛寺,據說在當時的洛陽諸寺中,白馬寺的香火就已非常隆盛。而唐朝時,武則天任命她的男寵薛懷義為白馬寺的住持,並在垂拱元年(685年)為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這時的白馬寺發展到了歷史上的頂峰,建築宏偉,有僧眾千餘人,並吸引各國的佛教徒前來朝拜。此後白馬寺又幾經興廢,明清的兩次重修奠定了今日的格局。民國時期遇馮玉祥敵視佛教,派部隊到白馬寺拆毀大殿佛像,之後開工整修又遇中共建政停止一切宗教活動。文革期間,白馬寺被毀,包括有千年歷史的遼代泥塑十八羅漢、兩千年前印度高僧帶來的貝葉經、稀世珍寶玉馬在內的所有佛像、經卷、文物都被破壞,寺廟也差點被燒掉。直到1972年,中國為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而對白馬寺進行了修復,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還下令將北京故宮的貝葉經和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的夾紵乾漆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造像以及大批法器調配到白馬寺,隨後這些故宮文物成為白馬寺的珍品。1983年起,白馬寺被中國公佈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恢復其宗教用途。

河南洛陽《白馬寺》1.jpg

58路公交車,白馬寺站的下車點就在白馬寺售票口的斜對面,過個馬路就到。河南省的旅遊政策,多數景點滿60歲的老人有半價優惠,比陝西來的寬鬆(西安多數要65歲以上)。我們買了兩張全票35+三張半票17.5元。持票通過驗票口,算是正式進入白馬寺區域了。白馬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築都分佈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兩側還有鐘鼓樓、門堂、雲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附屬建築。建議先逛狄仁傑墓與白馬寺六景之一的齊雲塔,在進入驗票口後往東()轉,入口處很不起眼,看起來像座樹林或是花園,直走進去就對了。如果走入白馬寺區域就已經超過這個入口了。我的最初計畫是要先看齊雲塔,但因為錯過東邊的入口,所以就先從白馬寺的中軸線開始依序逛起,走到清涼台之後再返回入口處(不會太遠)去逛東邊,之後再走一次中軸線繞到世界佛殿博覽區。

Carol建議路線》

進入白馬寺驗票口後向右走,先進入一區樹林花園,之後會看到狄仁傑墓,繼續往裡走,會找到看似另一個寺廟的入口,直接上台階會看到比丘尼道場與大雄寶殿,繼續往內走才會看到齊雲塔。之後原路返回驗票口,走馬白寺的中軸線: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兩側附屬建築可自由參觀),從清涼台會看到路線指引,再往世界佛殿博覽區看新蓋的緬甸、泰國、印度風格寺廟。

這個路線,我們一行人是慢慢走慢慢看,還斷斷續續的休息,加上我多走了中軸線的來回,遊覽完畢花了3小時左右。如果只逛前兩區又沒有休息,應該兩小時可結束遊覽。

 河南洛陽《白馬寺》3.jpg 

我們從驗票口進入後,率先看到的是白馬寺的「山門」,採牌樓式的三洞弧券門,單簷歇山頂,正面鑲嵌「白馬寺」匾。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廡殿頂的形式可見前文我介紹過的西安都城隍廟大殿。山門外有兩匹相對而立的白馬石雕,是北宋太師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於1935年遷移至此。爸媽在門口跟白馬寺匾+白馬石雕合照,說這樣才有到此一遊的感覺,老人家真的很愛跟景點牌匾或名稱相關的背景合照。

河南洛陽《白馬寺》2.jpg

山門內的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圓塚墓,墓碑立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本人不拍墓碑,所以連同後續看到的狄仁傑墓也沒有照片。山門內東側的碑亭,高三米五,寬約一米多,碑額篆書,碑文楷書,記述白馬寺的創建和歷史沿革。撰文者是是元代著名的華嚴大師,曾被元世祖忽必烈敕令為白馬寺的住持。

再往前就是「天王殿」,在明代之前是白馬寺的山門,元代置有四大天王和韋馱、彌勒佛像,明朝時期在它的前面又建了一座山門,於是原山門就改稱天王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在殿脊的前後部各有四個大字,分別是「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

河南洛陽《白馬寺》4.jpg 

      台灣多數人以為的佛教,其實是佛道教融合,所以台灣多數寺廟比較不會有好幾個進殿模式的寺院布局,到了白馬寺遊覽,大家可順道留意古寺院的布局。此外,另一處讓我很喜歡的巧思是順著白馬寺中軸線走,沿途的地上都可看到立體的蓮花圖騰,如同引領人前進的路標。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和覺悟的境界,即為「開悟」。宋‧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在淤泥裡卻能開出美麗明淨的花朵,恰好和佛教希望眾人不受塵世污染的願望相一致。

後一進是白馬寺的主殿「大佛殿」,乃明代建築。建在1米高的台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後壁和兩側山牆以楔型漢代磚石疊砌,形制比較罕見。在殿脊的前後部各有四個大字,分別是「佛光普照」和「法輪常轉」。殿的中央供奉有釋迦牟尼佛、阿難、迦葉二羅漢、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殿後有觀世音菩薩像。殿東南角懸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鑄造的大鐘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銘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河南洛陽《白馬寺》5.jpg 

走到大佛殿時遇到一團有導遊帶領的團隊,順便蹭了一下講解。大佛殿內正中佛壇之上供奉著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像高2.4公尺;據說是他最後一次講經說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他並不講話,叫做「不語說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眾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撚花示眾」。大佛胸口「卐」字元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為「萬」。

釋迦牟尼左側為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珈葉,右側站像為「多聞第一」的弟子阿難。珈葉左側為文殊菩薩,右持經書《般若經》,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為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鉤,德行圓滿,功過無邊,以「行願」著稱。釋迦牟尼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釋迦三聖」;東西侍立的是兩尊供養天人,大佛講經時,供養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一詞由此而來。

之後的「大雄殿」是唐代時期寺院的內的主殿。元代重建,明、清時重修;殿內天棚畫有鮮豔蓮花圖案。殿中央木雕貼金雙層佛龕,精雕細刻,金碧輝煌;上層龕額浮雕一隻大鵬金翅鳥,兩邊還各浮雕三條龍。現在是白馬寺內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寬敞的月臺。殿內供奉有「三世佛」,中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三佛均面南而坐。佛前站立著韋力、韋馱二天將,十八羅漢分坐東西兩側。這些造像均為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舊藏,1972年調撥至白馬寺,至今未歸還故宮。

河南洛陽《白馬寺》6.jpg 

白馬寺現存佛像百餘尊,多為元明清代所造。其中大雄殿內的元代三世佛、十八羅漢和二天將像,堪稱「鎮寺之寶」。另外,高2.17米的韋馱像白皙英俊、溫和文雅,高2.01米的韋力像赫面瞠目、孔武剛強。十八羅漢為坐像,高1.55米至1.61米,神情各異、造型生動。它們都是使用夾紵乾漆工藝製作,具有體輕質堅,經久不壞的特點。

「接引殿」在一般的寺院中較為罕見。它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該殿在清同治年間毀於火災,光緒時重修,是寺中修建時間最晚、規模最小的佛殿。

「清涼台」的位置是在寺院後部,建於漢代,是一座以青磚壘砌,長42.8米,寬32.4米,高6米的高臺建築,臺上中心建築為毗盧閣,與四周的配殿、門樓、放生池、廊房等形成一處院落,稱為「空中庭院」。相傳這是漢明帝少年時的避暑讀書之處,後來讓給兩位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在這譯出。

河南洛陽《白馬寺》8.jpg 

毗盧閣為重簷歇山頂建築,明代重修,殿內供「毗盧佛」,意為「大日如來」,象徵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是密宗尊奉的最高神。毗盧佛左側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為清代泥塑像。閣有楹聯「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在閣內兩側,是木雕的千佛壁龕,所供佛像均是以「香灰」等作原料而鑄造成的,共計5050尊。

河南洛陽《白馬寺》7.jpg 

結束清涼台的參觀,一旁的藏經閣有一區類似展示廳,放置許多白馬寺相關的藝術品可供觀賞。過程中看到齊雲塔的水墨畫,突然想起一路上怎麼沒看見「齊雲塔」,走出清涼台,重新研究了路標,就是沒看到齊雲塔的指示,拿出手機百度,從網友的分享資訊看到是在入口處的方向就要拐彎。本人對宗教建築與歷史相關的景點很感興趣,人都抵達洛陽了,非看到不可。伯父伯母對這類景點興趣缺缺,所以原地等候,我家爸媽則願意陪我一起去(←真的是很優秀的旅伴)

河南洛陽《白馬寺》9.jpg 

從清涼台往出口方向走,都已經走到天王殿了,還是沒有看到齊雲塔的指標,一旁有一位居士正在打掃,開口請教她。她指引我一個方向,原來是要走出白馬寺。出白馬寺後,看到一群人往一旁的樹林走,觀察四周,才發現齊雲塔的指標,有夠隱密的。如果不是我突然想起,可能就這樣錯過了。穿過像是花園一般的樹林後,會先看到「狄仁傑墓」,其實算是小小的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于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不少人對著墓碑墓園拍照,單拍就算了,我還真看到有人自拍合影……以台灣人的習俗來說,真的難以理解,但若是知道中國年輕人多數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與崇拜,似乎又能理解這些行為。

河南洛陽《白馬寺》10.jpg 

繼續走會看到一處向上的台階與像是天橋的地方,門口牌匾是「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場」,過了天橋就是比丘尼道場與大雄寶殿,繼續往內走才會看到齊雲塔。爸媽走到天橋已經腳痠了,剛好有椅子可供休息,所以我就請爸媽原地等候,我手刀進出參觀齊雲塔。這處「齊雲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場,院內主要建築是金代重修的齊雲塔和新建的齋堂、客堂、禪房等。因該院以修學為主,對外不開放,很少接待遊人香客,由此鮮為人知,即便是造訪白馬寺的遊人也很少會到此參拜,所以這一區的環境非常清幽,一旁還有種植蔬菜的小菜圃,想是這些出家眾的辛勞吧!

河南洛陽《白馬寺》12.jpg 

河南洛陽《白馬寺》11.jpg 

      繞過大雄寶殿前的園林廊道,才能看到「齊雲塔」。齊雲塔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塔,又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東漢永平十二年(西元69),漢明帝敕建佛塔,原為木塔,宋代末年遭金兵入侵被燒毀。今存之磚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是洛陽一帶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築,塔為四方形密簷式,十三層,高約三十四米,每一層塔簷之下用小磚砌以仿木結構式普柏枋和斗拱,塔頂複以寶瓶塔刹,外輪廊略作抛物線形,玲瓏別致,古雅秀麗。每層四周都掛有塔鈴,又名驚雀鈴,為銅、鐵鑄成的鈴鐺,懸掛在塔的轉角部級塔剎的拉鏈上,遇風吹而發出悅耳的聲音,用來驚走飛鳥,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

河南洛陽《白馬寺》13.jpg 

河南洛陽《白馬寺》14.jpg 

齊雲塔有一奇,站在塔南約20公尺處,用力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發出「哇哇」好像田野裏青蛙的叫聲,其實這是一種回音現象。此塔的神奇還在於遠看近看、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看都不一樣。遠看,中間大,上下小;近看,從下往上縮小。從南看,塔往北倒;從北看,塔往南倒;從東看,塔往西倒;從西看,塔往東倒。其詮釋的是佛教的一個道理-你所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所以本人我很認真地繞塔一周從不同角度欣賞齊雲塔。

河南洛陽《白馬寺》16.jpg河南洛陽《白馬寺》15.jpg

參觀完心心念念的齊雲塔之後,原路走回,碰巧在大佛殿遇到僧人與來此修行的居士(帶髮)作晚課,有人手持經書有人手持念珠,也有人僅僅雙手合十,漫天念佛聲,莊嚴肅穆,但又令人感到舒適安然,我跟爸媽在一旁聽了一小段時間才離開。不過對一些遊客對著僧人拍照或是有人拿專業相機開閃光拍感到不爽,都已來到佛門之地還如此不尊重,無言中的無言。只能說被拍的師父們都修的很好,沒有動怒的繼續念經,超然脫俗,只有我這一般人在一旁忿忿不平,覺得實在很沒禮貌。

河南洛陽《白馬寺》17.jpg 

在清涼台與伯父伯母會面,轉往世界佛殿博覽區,這一區是新興的建築,有1992年修建的「泰國風格佛殿」和2010年竣工的「印度風格佛殿」以及「緬甸風格佛殿」。此外還有正在興建中的斯里蘭卡、尼泊爾、日本、韓國等風格的佛殿,所以目前白馬寺的面積正因為這些建築而擴大中。印度佛殿當天有活動不對外開放,我們有進入泰國與緬甸的佛殿,與我之前在兩地造訪過的佛寺非常相似,雖沒有鼎盛香火但地區風格元素算是有到位。個人覺得這一區有小人國的fu,就是一口氣可以參觀各國風格建築,如果時間充裕,也可到此參觀。

河南洛陽《白馬寺》19.jpg 

河南洛陽《白馬寺》18.jpg  


arrow
arrow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